村民是农田耕作的核心角色,其中农民职业的村民会主动参与播种、照料和收获作物。农民村民穿着棕色长袍,能够识别并利用玩家开垦的耕地,他们会自动收集附近的种子或作物进行种植。当农田中有成熟作物时,农民会进行收割并将产物收入自己的8格物品栏中,但南瓜和西瓜不会被村民拾取。要促使村民耕作,必须确保耕地处于湿润状态且光照充足,这是触发村民耕种行为的基础条件。
村民的耕作行为遵循特定机制,他们会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寻找可种植的耕地。玩家可以通过建造围栏将农民限制在特定农田区域,这种方法能有效形成自动化农场。需村民只会种植其物品栏中已有的作物种子或幼苗,因此向农民提供小麦种子、马铃薯或胡萝卜等种植材料是必要的。耕作过程中,村民会优先补种已收割的作物,这种特性使得农田能够持续产出而不需玩家手动干预。
农田规划直接影响耕作效率,建议采用9×9的标准农田布局,中心放置水源方块以保证所有耕地保持湿润。对于大规模种植,可采用多区块设计,每个区块由不同村民负责。作物生长速度与农田规划密切相关,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村民移动受阻,而过于分散则降低土地利用率。水渠灌溉系统和合理的路径设计能显著提升村民的移动效率,避免耕作过程中出现卡顿现象。
村民繁殖与职业分配是维持耕作系统的关键。有效门的数量决定村庄人口上限,每增加一定数量的有效门就会触发村民繁殖机制。要获得更多农民,需要拆除其他职业的工作站点,仅保留农田区域。新建造的耕地需要与村民居住区保持适当距离,过远会导致村民无法识别农田,过近则可能干扰村民的正常作息。通过控制床铺和工作站点的分布,可以精确调节农民在村民总数中的比例。
作物安全管理是常被忽视的重要环节。必须设置足够的照明防止敌对生物生成,同时要避免村民接触僵尸等威胁。在困难模式下,村民被僵尸攻击后会100%转化为僵尸村民,这将直接破坏耕作系统。建议在农田周围建造至少两格高的围墙,并在四角设置照明设施。对于需要黑暗环境生长的蘑菇类作物,应该单独规划封闭式种植区,与常规农田分开管理。
优化后的村民耕作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化运作,玩家只需定期收集产物即可。这种机制不仅适用于基础作物如小麦、马铃薯和胡萝卜,经过适当调整后也可用于甜菜根等特殊作物。理解村民行为模式与农田生态的关系,是构建高效农业生产体系的核心要素。通过精确控制环境变量和村民活动范围,可以在生存模式中建立稳定可靠的食物供应来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