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敌军单体攻击时,保护自身的关键在于合理搭配武将、战法及兵种,同时注重防御机制与战术调整。武将的选择应优先考虑高统率或自带减伤效果的武将,如曹操、程普等,其战法可提供稳定的减伤或治疗支持。携带如抚辑军民暂避其锋等减伤类指挥战法,能有效降低敌方单体爆发伤害。兵种适性上,盾兵或藤甲兵等高防御兵种可显著提升生存能力,但需注意规避火攻等克制手段。

战术层面需注重战法联动与时机把控。通过嘲讽或援护类战法迫使敌方攻击特定目标,再配合反击或治疗类战法形成攻防循环。武将如典韦、夏侯惇等自带反击机制,可在承受攻击时反制敌方。利用虚弱震慑等控制类战法限制敌方输出,如张角的五雷轰顶或关羽的威震华夏,能打断敌方进攻节奏。需注意战法发动概率与回合限制,避免过度依赖不稳定效果。
资源分配与城建升级同样影响防御能力。优先提升城墙、城防军等建筑等级,增强主城抗打击能力。在野外作战时,合理利用拒马、箭塔等工事延缓敌方推进,为部队恢复争取时间。同盟协作中,可借助盟友驻守或集结防御,分散敌方火力。侦查敌方阵容后针对性调整兵种与战法,例如用弓兵克制枪兵,或通过八门金锁阵降低敌方先手优势。

武将红度与装备强化是长期防御策略的核心。高红度武将通过属性提升显著增强坦度,而宝物如援助甲可进一步优化承伤分配。实战中需避免孤军深入,保持部队联动,确保主力与副将之间的战法互补。搭配武锋阵时,主将承伤能力与副将治疗效率需平衡,避免因单一环节薄弱导致全线崩溃。

保护自身需综合运用武将特性、战法搭配、地形工事及同盟协作,通过多维度防御机制化解敌方单体威胁。持续优化阵容与战术细节,方能在复杂战场中稳固防线。